看百年老藤,吃珍珠葡萄。金秋九月,有“中国南方葡萄沟”之称的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的“湘珍珠”刺葡萄上市,吸引大量光顾游客。
中方县刺葡萄生产一角图/网络
这里种植刺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它是中国原生态特有的野生葡萄品种,因生长的枝条上密布皮刺而得名。这里的刺葡萄因形似珍珠被称为“湘珍珠”,风味独特,既可鲜食又可酿酒。
中方县刺葡萄
“从前是野蛮生长,现在是智慧栽培、培育产业,天气预报对精细化栽培的意义很大。”中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英生说。
在培育“湘珍珠”的过程中,天气预报的意义在哪儿?
采访团在采访种植大户
中方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大故经常与气象专家一同深入田间进行种植指导。
“为了保障刺葡萄的品质安全,在采摘前1个月就要停止使用农药,气象部门根据积温和气候趋势预测判断刺葡萄的成熟时间很关键。”王大故介绍,气象部门往往能提前一个月做出准确判断,有了这个时间,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户就会根据时间调整水肥和农药使用。“比如要判断什么时候断水,水多了影响甜度,什么时候停止用药,还有什么时候套袋保证外观漂亮。山区不同海拔气候各不相同,精细的服务信息能精准告诉种植户采取哪些措施。”
另一个时间点是防治“霜霉病”的打药时间,该病每年4月到5月易发,特别是降雨的时候最可能出现,是最致命的“顽疾”。霜霉病可以预防,但是打药的时机是关键。打药过早会被雨水冲掉,起不到效果;过迟会导致作物已经发病。
“比如一场连续十天的降雨,中间可能只有半天时间为打药最佳时机,找到这个时机很关键。”王大故介绍。
中方县刺葡萄种植大户唐克平说:“以前得了霜霉病就会减产,今年4月到5月,我们根据农气短信提醒,提前打药,尽管阴雨天气多,但葡萄还是丰产丰收了。”
刺葡萄霜霉病始发期预测与建议
现在,气象专家已成村里的常客,唐克平甚至能挨个说出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县气象局每个气象工作人员的名字。每周、每旬、每月,重大天气过程以及在节假日之前,唐克平都会收到点对点推送指导农事的天气信息。每逢刺葡萄萌动、展叶、开花坐果、转色、成熟等关键时期,都会收到关于打药、剪枝、套袋等具体农事指导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短信。怀化市气象局还收录了中方县葡萄种植户余户信息,满足了农户随时有问题随时请教专家的需求。
中方县气象局为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
准确预报关键时间,气象与农业生产的深入结合是基础。
一串串又大又圆的刺葡萄
葡海穿行,路边多套农业小气候站日夜监测着温度、湿度等十余种气象要素。
中方县气象局在刺葡萄种植地设立的观测站
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针对怀化多山区的复杂地形,在中方县设立多海拔试验基地,每个基地建有小气候站。气象部门建立山地立体水果小气候观测模式,定期开展发育期、落花落果、果实大小等生物观测及平行气象观测,并及时开展春季连阴雨、夏秋高温干旱、霜霉病等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调查,每年观测近百次。
中方县气象局与怀化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针对刺葡萄成长制定的技术手册
同时,针对刺葡萄霜霉病防治、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怀化市农试站联合中方县农业农村局、湖南农业大学等部门,利用气象指标和分析方法建立霜霉病始发期预测模型、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指标和专家知识库,编写《湘珍珠刺葡萄优质高效农业气象实用技术手册》,制定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防御措施,综合评价确定气候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评定出气候品质等级,提高葡萄质量和知名度。
中方县气象局设立的气象大屏
在各方培育下,“湘珍珠”已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全县“刺葡萄”产业基地逐步做强,县刺葡萄种植面积达6.2万亩,总产量近14万吨,总产值8.1亿元,“湘珍珠”产品畅销湘、桂、黔、鄂、渝等地周边市场,为果农增收4.4亿元,葡萄沟每年吸引游客15万人以上,旅游产值近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李俊郭子峰杨啸宁
图片:杨啸宁刘玥
原标题:《“湘珍珠”刺葡萄圆又亮!离不开气象人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