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紫珍珠 > 紫珍珠生长 > 正文 > 正文

和圣故里在山东兖州高庙和圣墓亟待修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28 13:14:41

山东兖州高庙和圣柳下惠墓修复待何时?如今高庙村整体改造被拆迁夷为平地,柳下惠墓遗址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和圣后裔共同发力维护先祖墓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否则愧对祖先,愧对后人。

5月11日,我与湖南娄底柳健等一起到山东兖州和圣故里寻根问祖。在兖州政协文史委主任柳成立、兖州文联主席张金鹏、兖州柳家庙村党支部书记柳西岩、堰头村党支部书记栾兴果、画家宋星芳等陪同下,先后到兖州政协、新驿镇政府、高庙村、堰头村、故县村、暇邱故址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兖州如何开发和圣故里,打造和圣品牌,高庙和圣墓遗址保护与修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在把《齐鲁晚报》一篇专版报道,转载于此。同时分享本次寻根之行的部分照片,以及本人的两篇文章《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话说兖州和圣柳下惠墓》。呼吁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各级政府能够高度重视和圣文化研究事业,让兖州和圣复活起来,保护好相关历史遗迹,建设相关纪念设施,让和圣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咨询热线

坐怀不乱柳下惠,墓在兖州?

柳下惠(前年-前年)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他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也广为人知。

本报记者于伟

4月15日下午,柳哲又从北京来到兖州区。作为柳氏宗亲联谊会创始会长,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进一步证实祖先柳下惠的墓址所在。说起柳下惠,对“坐怀不乱”的故事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他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有“和圣”之称。

有关柳下惠的墓址一直都存有争议,不少地方志均有记载,目前“五地之说”较为流行。但多年   柳哲

  我读过不少介绍孔子的著作与文章,都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等,对于这些说法,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孔孟推崇的柳下惠,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中国第一位私学教师,中国最早的民办教育家,最起码也是比孔孟还要早一二百年的中国私学先驱者之一。

  孔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集大成者,已是举世公认。关于“孔子是中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的说法,我是在研究了一大批新发现的先祖柳下惠的有关文献后,才产生怀疑的。

  柳下惠,鲁国上大夫,曾任士师,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食采于柳下,死后其妻私谥以“惠”,故曰柳下惠。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皆对其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孔子家语·贤君》),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还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这就是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的由来。

  据《展氏族谱》(光绪18年、民国5年)记载,柳下惠生前曾一度创办私学、教书育人,并且著书立说,影响深远。民国王价藩、王亨豫所编的《泰山丛书》丁集所编的《和圣年谱纪事》以及《展氏族谱·圣祖年谱》,就记载了柳下惠从事教育的内容:“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益众”;“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植柳树”;“九十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百余人。”

  《展氏族谱·世系》记载:柳下惠“葬于故赵村”。《展氏族谱·墓志》:“瑕邱之东北,有里名故赵者,其地泉甘土肥,民淳俗美。和圣与门人尝游于此,语门人曰:‘吾殁当卜葬于斯。’及卒,因请于文公而卜葬焉。门人施仲良等筑其墓,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另曲阜“衍圣公府”存展氏《墓志》,与《展氏族谱》的记载相同。

  春秋时鲁国有瑕丘邑,秦置为县,治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西汉元封三年为瑕丘国,后改为县。西晋废,隋复置,移治今兖州城区。其境内之“故赵庄”,今名不详。据《展氏族谱》所载故赵村的方位分析,似为今兖州市西北的高庙村。据清康熙《滋阳县志》记载:“柳下惠墓:城西八里进贤社。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阶,乃门人所筑。燕人伐齐,路经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垅百步樵采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庙’,从门人所称也。庙制耸翠,俗呼‘高庙’。”后因以名村。

  根据以上文字记载,柳下惠曾与门人,游于故赵村。他生前就看中了这一风水宝地,故对其门人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柳下惠死后,其亲属上报鲁国的国君鲁文公,经其批准同意,果如其愿,他被安葬在故赵村。他的墓也由门人施仲良等人负责建造,“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

  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似应在民间教育门人,特别是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的德高望重,从游者也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教育规模能达百余人,这在古代教育史上,已经是蔚为壮观了。这也开创了90岁高龄以后,仍在从事私立教育的历史奇迹。柳下惠享寿百岁,门生应该不计其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达到高峰,并影响后世。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柳下惠没有与老子、孔子、孟子等圣贤一样的幸运,给后人留下了完整的著作。据《展氏族谱》记载,柳下惠生前并非没有著书立说,其大量著作,却是因“遭秦苛政”,而被“追焚一空”,实在令人遗憾!柳下惠8世孙展迈始修的《展氏族谱》,对柳下惠15世孙展孚,有如此的记载:“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作为后人,岂能不扼腕叹息呢!从而揭开柳下惠著作失传的千古之谜。

  孔孟在世时,柳下惠子孙家传著作,并未遭毁。作为博学多闻的孔孟,自然有登门请读的机会,他们的著书立说,自然深受其影响。

  《展氏族谱》载有一幅“食邑柳下书堂图”,也说明了柳下惠晚年,曾在食邑地,创办过“柳下书堂”,是不争的事实。

  柳下惠德高望重,因此受到了历代圣贤和君主的推崇。据《展氏族谱》《庙志》记载:“周赧王三十年,秦人伐齐,道经圣墓,景仰情深,行诸梦寐不忘者竟宿,蔼然如对春风,凛凛视若师保,及旦犹致其恍惚焉。于是爱慕之情弥深,保护之意愈切,令曰:‘有敢近柳下季垅,而樵采者,死不赦!’即于墓上建祠图梦像于其中,尊曰‘柳下先生’,自从门人之称也。墓祠之建始此。”

  兖州和圣柳下惠墓,历经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地方官与乡贤、后裔,无不严加保护,不时筹资重修,得以巍立千秋,祭祀不断。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淫雨月余,圣墓坍塌,瑕丘令史大年培补修葺,迨后又修庙,纂入志。并载府县志。康皇出巡,路过柳下乘凉,题一联曰:“柳下乘凉受不尽得柳下惠之风”。遗憾的是,和圣墓毁于当代,如今已荡然无存。

  柳下惠的道德学术与高风亮节,包括他创办私学、教书育人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功在千秋!

柳哲

弘扬和圣文化,修缮和圣墓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zhenzhua.com/zzzsz/836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紫珍珠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