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豫州向中国的西南方而下,便进入了古梁州的地界。按《禹贡》的描述,古梁州在华山和黑水之间。由于学界对于“黑水”究竟是哪条水系有争论,所以难以断定古梁州南方边界深入到了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古梁州范围的包括了今天的汉中地区和四川盆地,可能还占了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
在这块州域的四周,山脉绵延高原环抱,加上上古时期交通并不发达,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古梁州是一个闭塞之地,与中原地区鲜有交集,地区文明的兴起和发展都相对滞后。
长约mm宽约mm重约g
但是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刷新了世人对于古梁州(也就是巴蜀大地)历史的认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建筑遗址,呈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审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民族风情以及地域特征,全然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风格。它的问世,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孕育出过伟大的古文明,完全不逊色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同样的,三星堆也验证了古书所提的古蜀国确实存在,并不是无从考证的传说。
诗仙李白(同样也在蜀地长大)在其传世名作《蜀道难》的开篇,就对古蜀国的历史做了一次精彩的简介,诗中写道: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两位君王,前者是开国之主。有说法是,蜀国的“蜀”字,便是来自于蚕丛的名字。
《说文解字》说道,“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大概是说,“蜀”就是眼睛突出(即顶上的“目”部),身体盘曲扭动的蚕虫。《诗经·豳风·东山》也有“蜎蜎者蠋,烝在桑野”的说法。在蚕丛教授古百姓养蚕之术后,丝织便成了蜀地传承发展几千年的传统技艺,后世的“蜀锦”、“蜀绣”更是甲冠天下。
鱼凫之后,新国君望帝教导百姓务农。爱民如子的他直至死后,依然惦念着民生,于是便化身为杜鹃鸟,在春夏耕种的节气飞到田间啼鸣,提醒百姓赶上农作的好日头。于是杜鹃鸟也有“杜宇”的别名,杜宇就是望帝的本名。这就是李商隐《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由来。
《蜀道难》开篇中这“地崩山摧壮士死”的最后一句,讲的就是古蜀国最后一段历史。秦惠文王佯诈自己饲养了五头能够屙黄金的神牛(其实是石头做的),消息放出去之后,一向都有点迷信的蜀人信以为真,便派出了五位神力盖世的大力士,一路开山劈岭,将石牛一路拖回了蜀国,他们开出的这条连接秦、蜀两地的通道就被叫成了“金(石)牛道”,后来也被称为剑阁道。而五位大力士在另一次旅途中,为了除掉巨蛇被崩塌的大山所压死。后世流传的“五丁开山”,说的便是这个故事。
传说自然可信度不高,哪有什么神力无边?不过是事在人为罢了。古代人民能在极为原始的作业环境下贯通天险,必然是耗费了难以想象的人力和时间。但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结局并没有发生,蜀道开通之后,秦国便趁虚而入,将古蜀国灭亡。
后世常用“巴蜀”代称川渝地区,除了古蜀国之外,自然还存在着“巴国”。巴族先祖曾经跟随武王伐纣,得到西周封地。此后受迫于东边楚国的崛起,不得不向南迁移,进入川东地区,并就此定居建国。巴国的疆域包括了湖北西部,(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的东部,与川西的蜀国分地而治。巴国的核心活动区域在今日的重庆一带。
因为与秦、楚相接壤,巴国发生战争的次数更多,属于用武之地,古话也有“蜀有相,巴有将”的说法。不同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民风自然也大有差异,时至今日仍有体现。虽然我们常说“川渝一家”,但是四川因为更富庶更安稳,人民骨子里就有“安逸”的天性,而重庆人相较之下,则更直爽,胆子大,讲义气,也往往比较注重实干。
但是巴国和古蜀国的命运相同,都为秦国所灭,被其吞并。两地结束了各为其政的历史,从此命运被捆绑在了一起。
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最为熟悉的巴蜀历史,还得是三国时期刘备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蜀汉,与孙吴、曹魏分庭抗礼。此时古梁州已经改名为“益州”。经过前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治理水患之后,巴蜀大地好山好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的地理、气候优势得以显现。蜀汉统治时期内,丞相诸葛亮休养民生,鼓励生产,巴蜀日渐丰饶。到了唐朝,益州已经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时传“扬一益二”的说法。
我们此前曾经提到过扬州、开封、洛阳,都曾经是一等一的古代大都市,但是都在后来经历了盛极而衰的下滑没落,倒是古梁州(益州)的核心地域成都,一直都能在发达城市行列中占据一席之地。
巴蜀之所以丰茂繁荣,究其原因,根本是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自然条件优异,汉朝的时候扬雄就曾在《蜀都赋》里称赞道:“(巴蜀大地)渟臯弥望,郁乎青葱,沃壄(野)千里”。其二则是因为地处中国内陆深处,加上山川环绕的封闭地形让它避免了战争摧残,有了持续发展的空间。而境内多条河域在经过开发之后,让巴蜀人民通达四面八方,又将外来的各种文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
所以别看巴蜀之地“偏居一隅”,却是公认的“天府之国”,就如数千年前的三星堆一样,开拓出了别样洞天,风格是鲜明了点独特了些,却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锦绣好风光。
版图说明
九州版本众多,且区域一直都处于变动之中,综合多种版本资料,我们大致确定大禹为治水而划分的九州范围为:
北边冀州的边界最远达辽宁以及内蒙古,因而内蒙古中北部,以及辽宁中北部,包括再往北的吉林、黑龙江,可能不在古九州的范围之内。
南边方向,扬州的边界是东海,荆州南边边界在湖南境内的衡山,因而可以推断,广东省(包含港澳行政区)、海南省以及福建的南部,可能不在古九州范围之内
西边的梁州,包含了汉中、陕西南部以及四川盆地,可以推断出云南、广西全境,包括贵州南部地区,可能都不在古九州范围内。
西北的雍州,包含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还包括新疆、内蒙部分地区。也就是说,青海、甘肃西部,以及再往西的西藏全境,新疆大部,都可能未包含在古九州之中。
在此基础上,YIWUJIU团队经过多方判定,再赋予艺术加工,做出了拼图奖牌。但此奖牌无法还原历史真实面貌,随着历史发展,时代进步,各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辈愿为此不断探索。如有纰漏之处,望您指正。
推古至今,由上海翼寤玖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驰古国·辛丑年「九州一鼎」系列赛于8月11日-10月12日举办,赛事设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及九州等十个组别。用九周来完成九场九州的比赛,九块完赛奖牌将可拼成九州版图,九州组更送纯手工定制仿古青铜九字鼎一个!读完故事,跑个步呗!
实物说明:
此鼎高约13cm,重约g以内。是由洛阳技术师傅通过原始失蜡法,纯手工逐个浇铸而成,每个鼎都有独一无二之处,不同师傅,不同时点做出来的鼎或多或少会有区别,鼎上每处划痕都透露出古人的智慧。鼎中刻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字,皆为赛事定制款,市面暂无销售。
九块奖牌采用机械化电镀工艺,磨砂金搭配九字及九种花纹构成九州版图,整体简约而深沉。其中较轻的兖州重约57g,长宽分别约5cm、8cm;较重的雍州重约g,长宽分别约21cm、11cm,对角更是长达将近23cm,此奖牌一手拿不下,必须双手捧。拼接后的九州版图长约37.6cm、宽约24.5cm,九块奖牌净重约g,不含绶带及包装!(奖牌、绶带、鼎、包装累计约4斤!)
赛事详情见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zhenzhua.com/zzztz/8412.html